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商家企业 > 正文
    购物车
    0

    番茄病毒病:发病症状、识别要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信息发布者:shunzi
    2016-11-25 14:56:24    来源:农业技术   转载

    【摘要】番茄病毒病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病害,由于症状多而复杂多变,不易辨别,其症状可分为:花叶型、条斑型、卷叶型等,高温干旱天气时病害发生最为严重。以下教你如何辨别与防治番茄病毒病。

    番茄病毒病的毒原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卷叶病毒(TLCV)、苜蓿花叶病毒(AMV)等。

    烟草花叶病毒存活时间长,主要引起番茄花叶症状,和其他病毒混合侵染时,可使症状的多样化。

    黄瓜花叶病毒主要引起番茄蔗叶症状。与其他病毒混合侵染也会出现条斑或花叶的症状。

    烟草卷叶病毒侵染引起卷叶型病株,其寄主范围较窄,主要侵染茄科、菊科。靠粉虱传毒,汁液接触不传播,主要发生在气温高的南方或北方的高温季节。

    苜蓿花叶病毒该病毒寄主范围广,除侵染豆科外,还侵染茄科、葫芦科、黎科等47科植物。

    危害

    染病番茄植株不同程度矮化。新叶变小、叶片褶皱簇状、稍发黄、卷叶。幼苗严重萎缩,开花结果异常。一般可致减产30%以上,严重的可致绝收。

    为害症状

    花叶型:叶片稍有皱缩,呈黄绿相间的斑驳,如图1、2所示。

    番茄病毒病:发病症状、识别要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图1

    番茄病毒病:发病症状、识别要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图2

    蕨叶型:整株叶片从上到下各不相同,上部成线状,中下部微卷,花冠膨大。略显矮化。如图3、4所示。

    番茄病毒病:发病症状、识别要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图3

    番茄病毒病:发病症状、识别要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图4

    条斑型:叶片和茎蔓均有斑块呈褐色,病毒并没有深入内部仅处在表皮组织,如图5、6所示。

    番茄病毒病:发病症状、识别要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图5

    番茄病毒病:发病症状、识别要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图6

    卷叶型:整植株有丛生和萎缩现象,叶片弯卷,个别叶片扭曲、畸形,叶脉间黄化,如图7、8所示。

    番茄病毒病:发病症状、识别要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图7

    番茄病毒病:发病症状、识别要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图8

    发生规律

    烟草花叶病毒可通过茎叶伤口侵入进行传播。黄瓜花叶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染,此外用汁液摩擦接种也可传染,在土壤中未发现传播。番茄病毒病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一般高温干旱天气利于病害发生,土壤中缺钙、钾,能肋长花叶病的发生。此外,施用过量的氮肥,植株组织生长柔嫩或土壤瘠薄、板结、黏重以及排水不良可致发病严重。

    发病因素

    1、播种季节不对,晚秋,暖冬、春天这些时候的气温回升较早,有利于烟粉虱等害虫繁殖。

    2、施氮肥过多,播种过密。

    3、播种田块不对,多次重茬、肥力不足、杂草丛生的田块,这种田块病毒多、土壤瘠薄、排水不良。

    4、高温,干热风的直吹导致了病毒的快速传播。

    防治措施

    ①用无病种子。播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清水浸种3~4h后,再放入10%磷酸三钠液中浸40~50min,或0.1%高锰酸钾液中浸30min,或2%NaOH溶液中浸30min,捞出后再用清水冲净催芽播种;干燥种子可用70℃干热处理12 h。

    ②增强植株抗性。叶面喷施甲壳素、芸薹素类等增强植株抗性的调理剂,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如蕨叶病毒应补充铁锌等微量元素。

    ③加强农业防治。重病田块实行与非茄科作物2年以上轮作,若与茄科作物连作,在收获后深翻土壤促使带毒病残体腐烂,有条件的可施用生石灰,对烟草花叶病毒起到钝化作用;人事操作时手或使用工具沾了带有病毒的汁液都可以造成病毒病的传播,因此在田间操作(定植、整枝、打杈、绑蔓、摘果等)时尽量避免造成伤口,田间操作时按从健株到病株的顺序进行,接触病株后,农具和手应用高锰酸钾、肥皂水等溶液进行消毒。

    ④防虫治病。设施栽培,提倡防虫网和悬挂色板防治蚜虫、白粉虱等传毒昆虫;露地栽培田边可种植蚜虫喜食的作物以引诱蚜虫;并结合药剂防治控制蚜虫等传毒昆虫的发生。

    ⑤化学防治。可选用以下药剂,在苗期进行预防或田间病毒病零星发生时进行防治,具体喷施浓度根据病情确定。

    药剂有:0.5%香菇多糖水剂、0.5%氨基寡糖素水剂、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6%烯·烃·硫酸铜可湿性粉剂、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8%宁南霉素水剂、7.5%菌毒清·吗啉、3.85%三氮唑核苷·铜·锌、40%吗啉呱·羟烯腺·烯腺可溶性液、31%吗啉呱·三氮唑核苷可湿性粉剂和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

    发病严重时,建议连续用药3次,5~7天1次。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